童年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。在我童年的记忆中,基本没吃过什么水果,那时觉得吃上香蕉苹果大鸭梨的生活是凡人不可企及的,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水果呢?不要说吃,就是真的能看到的水果都很少,那时还没有实行经济搞活,农村还都是以种粮食为主,果树是相当稀罕的。就是蔬菜的品种也是极少,留在我脑海中的只有大白菜,但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。那时白菜可真的是个宝,就连最外层深绿色的老叶子也不会扔掉,而是把叶片小心地摘下来,用开水汆过,在初冬还算灿烂的阳光下晒干,认真的贮存起来,留待春天当菜吃。除了白菜,就是用芥菜腌制的咸菜了,没新鲜菜的时候,咸菜就会上顿下顿地用来充数。当然那时总是胃口特别好,无论什么东西,只要能吃,都会吃得分外香甜,也就从没觉得有什么艰苦。
那时刚上小学吧,每天放学回来,一进家门就会嚷饿,就会去找剩饭。拿上一个玉米面饼子,夹上几片咸菜,拎只篮子,一溜烟地跑出家门,到野外去疯跑了。
说是去给猪采菜,更主要的是为了去野外玩耍。那时家里不要说电脑电视,就是收音机也是非常罕见的,家里有什么乐趣呢?与小伙伴一起才更有意思啊!
当然有许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野外找吃的。野地里有许多能吃的小玩意,一些植物的叶子,一些植物的根,一些植物的果实。凡是有一个小伙伴说吃过的东西,我们都会尝一尝,好吃了就接着找,不好吃大家就会一起嘲笑这么说的孩子。那时为了找吃的,我们可以下水,也可以上树,还可以跑到很远很远的野地里,在早已没人的庄稼地里钻来钻去。
父母是无暇过问的,但对我们到处乱跑也会担心,于是就会编了吓人的故事来说给我们听。最恐怖的就是“拍花”的了。所谓“拍花”的,就是专门抓小孩子的。哪个小孩子被“拍花”的看见了“拍花”的就会在孩子的脑门上轻轻地拍一下,被拍的孩子就会失去意识,跟了“拍花”的走,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,最后就会被那“拍花”的杀掉了。父母这么说的时候,我们眼中总是会闪着恐惧的目光,小小的心中就会幻化出一个好可怕的形象,想那“拍花”的一定如故事中的魔王了,一定是一个红头发绿眼睛的恶人了。于是再去野外时,就会格外小心,总是四面乱看,看是不是来了恶人,还会互相提醒:来了“拍花”的一定要招呼大伙一起跑啊!
有时候很凑巧的事就会发生。真就有一个孩子看到远处来了一个打扮有些特别的人,于是他一声大叫:“不好了,拍花的来了!”于是我们就撒开两腿,拼命跑了起来,有的小伙伴连篮子都忘了提,眼看快跑到了家门,才想起自己的篮子忘在了野地里。那时一个篮子丢了可是一件大事,因为家里本来就没什么钱,篮子又往往是花钱买的,哪个家长知道丢了篮子也不会善罢甘休的,一顿打是免不掉的,所以不论心里对“拍花”的多么怕,还是会吆喝上一起去的小伙伴去找篮子的。运气好的话,那篮子还会留在原地,但更多的时候,是会被别人看见拾走的。这时丢了篮子的伙伴就会失声痛哭,不想回家,但最后还是得硬着头皮回家去接受惩罚。
如果是春末夏初的季节,我们就会带了篮子去爬树,因为那时枝头有许多我们喜欢的东西在诱惑着我们。
首先是榆钱长出来了。几场春雨后,榆树枝头就会先泛红,再泛青,接着一团团榆钱就会一天一个样,很快就染绿了枝头。那鲜绿的榆钱一簇簇的挤在一起,让榆树的小枝变得粗粗的,看着就让人心庠。
捋榆钱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可是小菜一碟。那时农村的孩子哪有不会上树的?把鞋一脱,两手抱住树干,噌噌几下,就爬上树去了。到了树上,像只猴子一样,灵活地在树枝上跳跃,看哪枝的好捋哪枝上的,一边捋,一边就塞了满嘴。
当然并不是总能找到好多的榆树,所以能爬到树上的孩子也不会很多。因为树少孩子多,往往是谁先看见了谁就抢着爬上去了,其它孩子只能在树下伸着脖子望,只好在树下不停地喊让树上的给折些树枝扔下去。这时就会很有趣了,因为哪个孩子爬上树,都会先让自己解了馋再管别人,只管自己在树上吃个不停,而树下的孩子们都会看急了眼,但又没什么好办法,只能是更大声地央告。遇上一两个脾气急的,就会脱了鞋子,也试图去爬树,而这一爬,树就会晃个不停,因为那些树往往不是很粗,于是树上的孩子也就心里有了畏惧,立马就会折几枝榆钱颇厚的扔下,于是树下的孩子也就去抢了,于是紧张的气氛也就不见了,于是一串串笑声开始绕着树飘荡,于是榆钱的清香也越飘越远。
只是几天功夫,榆钱就开始随风飞舞了,因为它们已成熟了。要让风带它们去旅行,要去找自己的新家了。
这时我们并不失望,因为槐树已开始飘香了。
槐树花如雪一样白,一串串挂在枝头,那浓浓的香味在风中传出很远。寻了这浓香,我们去采摘。槐树很多,不必像采榆钱一样争抢了,但槐树有刺,所以爬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,否则就会被扎得血迹斑斑。只是这槐花闻起来香,吃起来总是有一种怪怪的味道,又因为很多,也就不是很喜欢,所以新鲜劲一过,也就由它去了,还是该采菜采菜,该玩别的玩别的去了。
于是又去苇塘寻鸟窝,去荷塘挖藕,去河里摸鱼虾
童年的故事总是那么丰富,童年的歌谣总是那么动听。这童年的歌谣啊,总是在记忆中唱响,总是在梦中重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