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些追名逐利者眼里是求之不得的事啊!董卓这一招下来蔡邕不去为他做官还能怎样?做一个有气节的人谈何容易!在更大的利害关系中人往往就是身不由己,蔡邕不惧就得灭门九族,他能不怕吗?为了全族人的性命,牺牲自己的名声,这也算不容易了。
那董卓虽说是一个残暴的武夫,但对蔡邕却是由衷地佩服。见蔡邕肯去,也不再计较以前不肯应征的前嫌,这比当下一些所谓的位高权重者似乎还要有些心胸,每想到这我就忍不住发笑,想当下的一些人竟敢对古人品头论足,其实自己比古人又如何呢?古人已不能与你争辩,你说什么也就没了关系,这才有这许多的胡说八道,自己的笑侃系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董卓见蔡邕大喜,真的喜欢,不是为了应付风景“一月三迁其宫”“拜为侍中”蔡邕应该没想到董卓对自己如此厚待,虽然他很是不耻董卓的为人,但董卓的礼遇不能不让他动心。任何人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,俗话都说“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”董卓就是再坏,他真心敬重蔡邕,蔡邕如果以怨报恩,也不算性情中人了。
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三国著名人物关羽。关羽屯土山约三事,不得已降曹,曹操为让他真心归降花了不少心思,简直是不惜代价,虽说什么都没有改变关公的向刘之心,但也让关公心存感激。如果不是当初曹操种下善因,也就没有关公的华容道义释曹操,关羽也因为知道感恩而更受人敬重。
当然蔡邕不能与关羽相提并论,因为他毕竟是畏惧董卓才去的,与关羽的为大义降曹有着本质的不同,但就能够感恩这一点来说,蔡邕比关羽并不差。虽然他知道董卓的为人,也知道自己不应该感激他,但做为一个人,仅仅是做为一个人,抛开一切现实的利益关系,感恩到底应该算是一种美德,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恩将仇报,是一个高尚的人,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。
蔡邕竟为报董卓的恩情丢了性命。当董卓大事已去,被王允设计杀死之后,原本就憎恨他的人不用说,就是那些原来依附他的人也立刻转向,恨不得浸其皮食其肉。人们的行为也不难理解,董卓的所作所为没有让人同情的理由。但朝中乃至国中那么多人,董卓总还有平时相厚之人吧?什么叫“树倒猢狲散”?有几人不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?董卓被杀,与其相厚者还恐怕自己被牵连,怎么会自己暴露?怎么会去为董卓送命?只有蔡邕不识时务,他竟然在董卓暴尸于市之时为董卓大哭,惹了众怒。也难怪王允怒叱他:“董卓逆贼,今日伏诛,国之大幸。汝为汉臣,乃不为国庆,反为贼哭,何为”!是啊,董卓这样的一个人,蔡邕竟为他而大哭,还不是昏了头!蔡邕一席话,却让人动容:“邕虽不才,亦知大义,岂肯背国而向卓?只因一时知遇之感,不觉为之一哭。”蔡邕并不是疯了,只因他对董卓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,才会为他的死而痛哭!人世间什么是理?人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?人世间什么是情?人应该记住什么样的感情?有些行为永远无法评说!王允自有自己的价值观念,他不能理解蔡邕,也不肯原谅蔡邕,让蔡邕用生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三国中关于蔡邕的些许文字,竟让我生出不少困惑,想人世间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本来就很多,我们永远不要以自己的立场来要求别人,也许换上一个角度,站在对方的位置,你的观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当我们遇到悖于常理的事情时,不应该轻易否定,每一件事的出现都会有它的理由,面对不同时,不要总是企图说服别人,应该允许不同存在,这才是公平的。